4月份,国内的粗钢产量再创新高,数据显示,春节以来,除3月中旬产量出现过1%的环比下降之外,其余时段都处于持续回升状态,4月上旬,钢协会员单位粗钢日均产量169.73万吨,环比增长1.3%;预估全国日均产量212.39万吨,环比增长2.5%。再度刷新历史新高水平。
究其缘由,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一季度现货钢价跌幅不足7%,但主要原料品种进口矿的跌幅达到了11.8%,而焦炭的跌幅更是达到了14.2%。原料价格跌幅远大于现货价格跌幅带来了主导钢厂一季度利润的环比改善,从而使得钢厂仍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但却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供给压力。
经营者认为,在5月上旬,建筑钢材市场的高供给、高库存的状况还不可能一下子得以改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价格难以上涨。不过,价格继续下跌空间有限,总体稳中盘整。
后期遏制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一是目前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已经跌到底部区域,而且价格的“倒挂”依然存在,钢贸商若降价销售,不仅无利可图,甚至亏损,这是商家所不愿看到的,相反思涨心切,成为价格下跌的阻力。二是下游终端需求在逐渐释放。从总体来看,现在的建筑钢材需求情况较前期有所好转,钢贸商的销量有所增加,西本新干线监测显示,这周沪上终端用户的线材、螺纹钢采购量较上一周回升31%。上周一和上周五,终端补库以及备货需求仍较为活跃。全国35个主要市场螺纹钢库存量为1001.06万吨,减少32.79万吨;线材库存量为284.32万吨,减少12.21万吨。建筑钢材库存降幅较前几周有所加快,反映出终端需求逐步回升依然是明确的。后期各地的市政建设工程,如公路、铁路、港口、城市轨道交通、环保基础设施建筑等项目开工兴建,将进一步拉动建筑钢材的需求,遏制钢价的下跌。三是钢厂面临亏损压力日趋增大。由于钢厂大幅下调出厂价格,以及给予更大的优惠政策,使目前的钢价处于钢厂的生产成本线边缘,进入近几年的底部区域,效益大幅跳水,多数钢厂已明显亏损。因此,钢厂继续下调出厂价格的空间十分有限。
从这些因素来看,5月份建筑钢材市场价格总体趋稳,或小幅波动,不会出现急剧震荡、跌宕起伏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