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指出,新木材法规除了将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生产的木材和木制品难以进入欧盟市场,还将直接引发木家具、木制品企业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以及大幅提高企业管理的成本。据了解,中国由于森林资源缺乏,国内木材供需缺口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弥补。2009年-2010年中国共进口木材3.7亿立方米,2010年中国木制品进口总额达112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木制品进口国。中国木材的进口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俄罗斯、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加蓬等国,这些国家的森林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健全,滥砍滥伐严重,难以提供有效的木材合法证明,被认为是世界木材非法采伐的来源地。该法规实施以后,使用这些来源地木材生产的木制品将难以进入欧洲市场,那些无法调整木材来源渠道的企业甚至会被迫退出欧洲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获得FSC认证的木材大约只有10%。而就中国而言,市场上获得认证的木材则不到1%。专家认为,欧盟新木材法规作为一个新的“绿色壁垒”,无疑大大抬高了我国家具、地板等木制品出口的门槛。
压力——木材行业面临“大浪淘沙”
欧盟的新指令对我国地板企业影响到底如何?很多企业分析,欧盟新规执行后,通过 FSC森林供应认证的原材料比较少,必然导致企业增加采购成本,还要承担额外的认证费用。因此,新政策的执行,木制品行业可能会出现洗牌,对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将会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可能会迫使相关企业退出欧洲市场。
专家分析,欧盟新木材法案的实施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对规模小的企业的不利影响相对较重,而对规模较大的企业的不利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从而可能促使较大规模的企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进行调整,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放弃欧盟市场,甚至退出木材行业。中国木材产品出口企业将进一步向大型企业转型,企业规模分布也将进一步向大型企业方向集中,各产业的企业平均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专家提醒,与2008年相比,近几年我国木材中小企业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都有显著的增长,欧盟新法规的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随着木材行业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其不利影响将被叠加放大。
欧盟新法规的实施,标志着从此欧盟市场将对非法木材和木制品进口坚决说“不”,这无疑是对中国木材企业又一个严峻考验,同时也倒逼中国市场规范化。面对国际市场上日益提高的行业标准,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挑战也是机遇。新规有利于督促中国木材行业转型升级,建立便利高效的国内应对配套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木材认证体系。